对于企业来说,电子合同属于新兴的签约方式,因此,不免要问电子合同安全吗?事实上,我们知道,电子合同作为数字化进程中重要应用工具之一,实现线上签署合同,有效解决了纸质合同的效率低,管理难等问题,而且国家也在出台政策鼓励政务以及企业推行电子合同。
电子合同相关的法律依据
1999年颁布《合同法》规定了,电子合同也是书面合同形式的一种,认可了电子合同的签署形式,明确了电子合同是有法可依的。
2005年颁布实施《电子签名法》规定,可靠电子签名才具有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而可靠电子签名需要具备明确签约主体真实身份;有效防篡改的条件。
2013年颁布《电子合同在线订立流程规范》指出,通过第三方电子合同订立系统(电子合同服务商)才能保证电子合同签署过程中的公平性及结果的有效性。
2017年在《民事诉讼法》指出,证据包括了电子证据,但要成为司法证据需要经过第三方存证、鉴定、公证等。
以上,明确了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因此,企业签署的电子合同是有效,在签署过程中,通过实名认证、有效的电子签名、区块链技术、时间戳技术等服务和手段来保障电子合同的安全。
实名认证过程,企业需要提交企业营业执照、法人或委托人身份证明、人脸识别等信息,经由公安部、工商局进行信息比对,再由CA认证机构颁发数字证书,确保了签署主体的身份真实有效。
制作生成电子签名后可以进行电子化管理,授权用章,可记录可追溯,确保了印章的使用安全。
电子签约平台采用区块链技术、时间戳技术可以对签署过程的数据进行加密上链存储,并精确记录时间,确保数据不被篡改,保证了证据链的完整,,一旦产生纠纷,可以提供可供采信的司法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