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作为数字化的新兴产物,是以电子的形式订立的合同,主要应用于线上签约场景,因此,其存证也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进行存储,不同于纸质合同的存证方式,电子数据因网络平台存在较大的风险,其存证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为了保障电子合同数据存证安全,在法律、及存证方式上均有明确的规定和保障措施。
根据《电子签名法》的规定,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提供认证服务。《民事诉讼法》也规定,证据包括了电子证据,但电子数据要成为证据需要通过第三方的公证、鉴定确保证据的有效性。
商务部发布的《电子合同在线订立流程规范》中指出,采用第三方电子合同订立平台签订的电子合同才能保证其过程及结果的有效性。
电子合同在签署及数据存证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那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如何进行签署及存证保障的呢?
首先,电子合同签约平台需要签约主体进行实名认证,经由公安、工商等管理部门进行数据比对,确保其身份真实,再由CA认证机构颁发数字证书,最后制作生成的电子签名有了可靠保障。
其次,在电子合同的签署过程中,采用区块链、时间戳、哈希等技术手段,对签署过程中的签约主体、签约文件、时间、地点等数据进行存证并保全,确保了电子数据不被篡改。
最后,电子合同签约平台接入仲裁委、公证处、司法鉴定机构为电子数据进行公证,并提供出证报告,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可取得证据链完整的电子证据,降低了取证及维权的难度,保障了电子合同存证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