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图片来自:国务院官网截图
《意见》从“制度、要素、税费、信息、联运和综合”成本六个方向提出了24项重点工作举措。
划重点
1、(一)完善证照和许可办理程序。加快运输领域资质证照电子化,推动线上办理签注。优化大件运输跨省并联许可服务,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
2、(二十二)提高现代供应链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总结推广试点成功经验和模式,提高资金、存货周转效率,促进现代供应链与农业、工业、商贸流通业等融合创新。研究制定现代供应链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的现代供应链。
3、(二十三)加快发展智慧物流。积极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建设,加快货物管理、运输服务、场站设施等数字化升级。推进新兴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应用,提高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
《意见》数次强调数字化升级,必将进一步推动电子合同、电子签章在物流行业的全面普及。
一、政策助力“物流+电子合同”
2019年来,国家交通运输部频繁出台各类政策,鼓励物流行业使用电子合同。
2019年6月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系统业务办理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考核凭证》由业务办理机构加盖电子印章,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予以采信。
2019年7月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决定》:积极鼓励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采用电子合同、电子运单等信息化技术,提升运输管理水平。
2019年8月
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公布《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证书实现电子化》:加盖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电子印章的电子证书,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019年9月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加快推广应用道路运输电子证照提升数字化服务与监管能力实施方案意见的函》:要求各省级交通运输部门应按标准规范建设“电子印章系统”,确保电子证照真实性和不可否认性,加快电子印章与业务融合。
2020年6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意见》的通知,加快运输领域资质证照电子化,推动线上办理签注;加快货物管理、运输服务、场站设施等数字化升级。
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选择使用电子合同,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二、电子合同助力解决物流行业痛点
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扩大,业务总量持续增加,所需要的合同、单据的量也在增加,因而由此造成的纸张成本、信息泄露、时间成本等问题也日渐显著。
行业痛点
物流单据量庞大,容易出现错配、漏配等情况,而且订单的管理成本也十分高昂。
2、突发情况难以避免
货物交接、运输等环节,可能出现各类突发情况,传统协调方式效率低。
3、信息跟踪不及时
传统物流单据实时信息更新不及时,单据回执遗漏等,造成下步动作无法进行。
电子合同解决方案
各类合同、单据线上完成签署、管理操作,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规避突发风险。
2、信息更新及时,进程明了
通过电子合同平台,有效追踪物流进程,高效协调,及时沟通调度。
签盾电子合同,能为物流企业提供多元化的产品服务,客户还能根据自身企业特性定制化专属系统,优化产业架构的同时,能帮助企业节省生产、运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