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朋友开口借钱,对方承诺高额利息并主动提出签合同,看似靠谱的操作背后,却可能暗藏风险。无论是选择电子合同线上签约,还是纸质合同线下签署,即便签约流程规范,若合同中利息约定不当,这份合同也可能沦为 “废纸”。
所谓 “高利贷”,指的是索取极高利息的民间借贷行为。虽然借贷双方可自主协商利率,但并非毫无限制。《民法典》明确规定,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一旦超标,就会被认定为高利借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双方约定利率若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超出部分将无法获得法院支持。以往固定的 24%、36% 利率红线已成为历史。以当下为例,1 年期 LPR 为 3.0%,5 年期以上 LPR 为 3.5%,换算下来,年化利率超过 12.0% 就不受法律保护。
因此,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务必警惕超高利息条款,否则一旦产生纠纷,即便起诉到法院,也难以得到支持,反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