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因其无需见面即可签署的便捷特性,同时满足了远程办公的要求,在交易领域甚至投资领域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电子合同的运用规则,一方面利于电子合同在民商事活动中的普及,另一方面也对签订电子合同所应具备的专业法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正确签署一份有效的电子合同,能够助力企业与个人经营者轻装上阵、释放活力、控制成本与风险,但如果签署不当,电子合同的便利优势不仅无法发挥,反而容易引起纠纷、增加诉累,加重经营负担。
因此,在使用电子合同签约时,电子合同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法律风险。以下这两种,在进行电子合同签约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1、主体身份认证风险
纸质合同可以通过面对面签约的形式明确双方签约主体身份的有效性,然而在电子合同的签订中,虚拟的网络环境下,签约主体的身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比如说,仅凭电话号码,难以查证注册人;微信虽然已实名,但交由他人使用的情况也很常见;电子邮箱未实名制的情况下,更加无法确定邮件收件人就是合同相对方。如果合同主体的真实性、关联性存疑,一旦发生纠纷,合同内容极有可能不会被认可。
2、电子数据遗失、篡改风险
因电子合同的存储媒介为电子媒介,则存在因为系统操作的错误或者自身的疏忽,导致电子数据丢失、被篡改的风险。尤其在大多数人没有备份习惯的情况下,遗失的数据将很难修复。在诉讼中,举证将变得尤为艰难。
作为全证据链电子签名领先者,签盾致力于为企业、政府及个人用户提供安全合规、高效便捷的数智化电子签名解决方案,已服务了超过100000的用户,覆盖30多个行业、超过100个细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