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签署过电子合同?在签约的那一刻,你最关注的是实名认证、证据留存、平台口碑,还是数据安全保障?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政策的持续推动,电子合同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作为纸质合同的一种革新形式,电子合同在签订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新兴的法律挑战。
当企业利用自有平台与用户签订电子合同时,为了方便运营和管理,通常会采用平台统一制定的格式条款,并由用户在线点击确认。但这种基于平台规则的格式条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磋商自由。因此,在涉及平台的诉讼中,平台单方制定的规则效力往往成为争议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格式条款的效力认定成为电子合同签约过程中的核心法律风险。为了避免业务文本被司法认定为无效格式条款,企业作为合同模板的提供方,需要充分展示协商过程、扩大提示和说明义务的范围,并详细阐述合同背景,以证明格式条款的合理性。
在签订电子合同时,企业往往需要借助第三方签约平台。由于电子合同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具有无痕篡改、易丢失和原始性难以保存等特点,因此需要借助专业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可靠的电子签名”也需要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商的协助来完成。
在使用第三方签约平台时,企业和用户应仔细阅读平台提供的操作指南和服务流程,以便深入了解电子合同的办理方式。在选择第三方签约平台时,首先要确认其电子合同管理技术的可靠性,并通过平台公示的合作协议和授权证书来核查其与哪些电子认证服务商建立了合作关系。确定合作服务商后,还需进一步验证其是否具备合法合规的资质。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提供电子认证服务需要获得《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和《电子认证服务使用密码许可证》。企业和用户可以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许可公开系统与国家密码管理局行政审批结果系统来查询,以确保服务商在主管部门的许可名单中。
在确认第三方签约平台的可靠性后,还需要关注电子合同的管辖权和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在传统合同纠纷中,合同签订地的确定方法相对明确。但在网络交易中,由于数字签名的使用,合同签订地变得具有不确定性。我国立法主张将原有法律适用于网络交易案件,并根据方便法院审理、方便当事人诉讼、方便法院执行的原则来判断合同签订地及管辖法院。
对于电子合同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由于电子证据具有可复制性和可修改性,因此通常在签订后需要即时保存留档或交由第三方平台保存。然而,电子签名制作数据是否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且由其控制,这在一般认知中已经超出了原告方的举证能力。即使采用公证方法,也无法确保电子证据在面临黑客攻击、系统还原、电脑病毒等因素时的真实性。
因此,电子合同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除了提供实名认证、电子签约、区块链防篡改、时间戳等技术外,平台还需要实现电子合同签署、存证、在线公证、争议纠纷在线处理的全流程线上化,并采取多种方式保障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
随着电子合同使用场景的不断扩大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或个人在使用电子合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在提升效率、助力管理的同时,也要做好合规工作、重视效力认定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最大化电子合同的优势并规避潜在风险。
作为全证据链电子签名领先者,签盾致力于为企业、政府及个人用户提供安全合规、高效便捷的数智化电子签名解决方案,支持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等多种部署方式,包括SaaS平台、开放API、定制化等灵活解决方案,可快速接入各类办公系统,满足不同企事业单位的数字化需求,已服务了超过100000的用户,覆盖30多个行业、超过100个细分领域。
电子合同签约是一种进步的签约方式,很多企业都在使用,并因此享受到了巨大的降本增效,部分合同签署量大的企业,设置每年节约下来的成本可以达到百万以上。还没使用过的朋友,赶快前往签盾开启免费的试用,通过电子合同签约,让自己的日常办公签署加速腾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