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各类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层出不穷,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据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总规模预计可达15万亿元。
面对供应链金融的热潮,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市场后续如何进一步规范、创新发展指明方向。


(截图来源于官网)
其中,在探索提升供应链融资结算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方面,明确指出:支持探索使用电子签章在线签署合同,进行身份认证核查、远程视频签约验证。
这是继2017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作为独立主体写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之后,再一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体现了国家对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视。
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电子合同是“利器”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有专家认为,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深度融合新技术是方向。因此,为了保障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易安全,需要加快建立场景、技术、风险、监管等全方位供应链金融网络。

相比传统供应链金融经营模式,发展数字供应链金融网络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灵活选择的空间,但是作为面向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言,每年上亿的商账往来,频繁的签署合同,难免会出现身份认证、交易存证、信用背书、法律纠纷等风险问题。
电子合同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应用工具,在控制业务风险,提高审批效率,提升供应链金融企业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它有效解决了供应链金融上下游企业之间在线身份认证,电子合同/协议线上审批及签署等问题,规避了身份冒用,数据被篡改等风险,帮助供应链金融企业实现业务数字化转型,构建可信契约环境。
签盾电子合同赋能供应链金融,助力实现数字化升级
签盾拥有全证据链电子签约平台,可以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从电子签章到合同管理,从证据链保全到司法出证一套全流程的电子签约服务,帮助供应链业务高效协同,实现数字化升级。

签盾电子合同签约平台通过身份证、银行四要素、人脸识别等多种实名认证方式解决供应链金融上下游组织身份难识别的问题,并生成可靠的电子签名,意愿认证签署,杜绝身份被冒用的风险,有效防止事后抵赖行为。
平台提供全程在线签署功能服务,能够解决合同线下多方合同签署繁琐、效率低、合同管理难等问题,促进供应链金融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实现无纸化办公。
在安全保障方面,平台采用区块链+时间戳等技术手段,会对签署的合同数据上链,并利用哈希值固化,精确记录时间等信息,防止数据被篡改,确保合同的原始性、完整性。此外,签盾还与多家司法机构合作,提供在线诉讼、仲裁等司法服务,全方位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