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人社部发布《关于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采用电子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两年时间以来,全国有40多个省市人社部出台了文件,建立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全面推进电子劳动合同普及应用。
2020年11月,北京人社局率先发布《关于推进电子劳动合同相关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市推进实施电子劳动合同,延续30多年的纸质劳动合同将逐步进入电子化新时代,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020年11月,沈阳人社局发布《关于推广使用电子劳动合同的实施意见》,在全市推广应用“电子劳动合同”。
2021年3月,山东淄博市人社局采取政府搭建服务平台、企业免费使用的方式推进全市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工作。淄博市成为全省首批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城市。
2021年5月,深圳市人社局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发布《深圳市电子劳动合同争议处理规则(试行)》,为全市电子劳动合同争议处理提供仲裁指引。
2021年7月,天津市人社局印发《天津市订立电子劳动合同工作指引的通知》,指导全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合法订立电子劳动合同。
2021年8月,上海市闵行区人社会局、区行政服务中心共同发布上海市首份电子劳动合同操作指引,并于次日召开“闵行区电子劳动合同实施推介会”,在莘庄工业区率先开展电子劳动合同试点。
2021年9月,江苏省人社厅发布《江苏省电子劳动合同适用指引》,指导全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规范订立电子劳动合同。
2021年11月,四川省人社厅等11部门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支持鼓励企业与劳动者订立电子劳动合同。
2022年1月,广州市人社局正式推出“广州市电子劳动合同公共服务平台”,并在全市范围内试点应用推广,为试点企业提供免费的电子劳动合同在线签署、在线存证、在线查验等服务。
2022年6月,山西省人社厅发布《关于促进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若干意见》,在国资国企推广应用电子劳动合同。逐步推广电子劳动合同在就业失业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社会保险经办、人事人才代理、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等政务服务场景的在线应用。
2022年8月23日,浙江省人社厅等5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广应用电子劳动合同平台的通知》:加快推进电子劳动合同平台应用场景的开发和建设。力争到2023年6月底,基本实现电子劳动合同全覆盖。
除此之外,还有宁夏、青海、云南、吉林、海南、郑州市、南阳市等省市。电子劳动合同的全面应用成为趋势。
电子劳动合同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人事管理中,涉及到签署纸质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签署效率低、成本高、管理难、风险大等问题。
签署效率低:纸质合同审批、邮寄、签署周期长,签署流程繁杂,效率低
签署成本高:纸质合同高昂的纸张成本,快递成本、管理成本等
合同管理难:纸质合同归档查阅难度大,易丢失,维护耗费人力
签约风险大:异地签署身份难验证,纸质合同存在篡改风险
相比纸质劳动合同,电子劳动合同全程线上签署首先就解决了异地签署难的问题,其次使用电子签名/印章简化了繁琐的用章流程,缩短了签署周期,同时也避免了假章、萝卜章,容易被篡改的风险。电子劳动合同帮助了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优化了用工管理模式。
签盾电子合同赋能人事管理降本增效
签盾作为全证据链电子合同服务商,拥有自研的电子签约平台,可以为人事管理提供实名认证、合同签署、合同管理、存证服务、司法服务等一站式电子签约服务,覆盖入职手续、劳动合同协议、保密协议等劳动关系签约场景。
此外,签盾还提供独立部署及开放API产品服务,可以根据企业不同的需求定制差异化的电子签约平台,实现核心数据本地存储,同时提供提供API、SDK集成方案,将实名认证、文件处理、电子签章、数据存证、组织架构管理等服务与用人单位内部人事管理系统、劳务派遣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等进行集成,实现数据本地存储,统一线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