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公数字化、签约普及化的当下,电子合同以 “秒速签署” 的优势,迅速占领商业合作的 “签约高地”。但不少人心里直打鼓:线上签的合同,真能在法律上站得住脚吗?其实,电子合同要想具备法律效力,得跨过几道 “硬门槛”。
虽然《合同法》未对合同生效细则详述,但电子合同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需遵循《民法通则》第 55 条确立的生效准则。具体而言,需牢牢把握以下两大核心要素。
签署主体需 “靠谱”:合同双方必须拥有与之匹配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清晰认知合同带来的权利与责任,并自主、真实地作出签约决定。一旦有一方不达标,这份电子合同的效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直接无效。
签约过程要 “硬核”:一方面,作为合同内容载体的数据电文,从诞生到传输都得 “靠谱”,确保来源可查、内容完整、发送者身份真实;另一方面,电子签名必须达到法定标准。按照《电子签名法》第 13 条,一个合格的电子签名需满足 “专属控制、独立操作、签名可验、内容防改” 四大要求。
想要让电子合同真正具备法律效力,这些条件缺一不可。下次线上签约时,记得对照这些要点仔细核查,给合同加上 “法律保险”!
作为全证据链电子签名领先者,签盾致力于为企业、政府及个人用户提供安全合规、高效便捷的数智化电子签名解决方案,已服务了超过100000的用户,覆盖30多个行业、超过100个细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