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签约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不少人都吃过 “名字不符” 的亏!签电子合同、借条时,因手滑输错字,或用别名、曾用名签署,看似不起眼的小疏忽,却可能在日后维权时埋下大雷。现实中,就有不少债权人拿着借条起诉,却因借款人签名与身份证不符,导致维权之路困难重重。
发现电子合同、借条姓名和身份证信息不一致,该如何应对?
首先,要第一时间仔细核对信息。若因笔误造成,尽快与对方协商修改。对于电子合同,可要求对方补充身份证扫描件作为附件;已签署的合同,双方可协商签署作废声明。
其次,善用平台的 CA 认证。正规电子合同平台的每份合同都附有实名认证的电子证书,涵盖身份、联系方式等多重信息核验,能有效防止抵赖,关键时刻为合同真实性 “背书”。
最后,证据留存至关重要。聊天记录、通话录音、合同副本等都要妥善保存。一旦发生纠纷,遵循 “谁主张谁举证” 原则,充足的证据能大大提高维权成功率。
建议选择签盾这类合规电子签约平台,从源头减少信息不符风险。遇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稳稳守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