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电子合同正逐渐成为企业间合作的新宠。作为一种以电子形式缔结的契约,电子合同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合同签署流程变得更为简洁高效,整个签名过程仅需1-3分钟。同时,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电子合同还确保了数据存储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正是基于这些特点,电子合同签约越来越被大家所推崇,使用下来感受到了电子合同签约带来的切实好处。但是,在电子合同签约的过程中,其中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保所签署合同的法律效力。
然而,要让电子合同具备法律效力,并非随意为之,而是需要遵循一系列法律规范和订立条件。企业在签订电子合同时,必须留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其一,电子合同的签订必须通过专业的电子合同签署平台来完成。不少人误以为电子合同只是纸质合同的电子版,通过社交工具简单传输、双方盖章签字即可。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存在诸多风险,如合同内容易被篡改、印章可能被伪造等,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根据《电子合同在线签订流程规范》,只有通过电子合同签署系统签订的合同,才能确保签订过程的公平性和结果的有效性。市场上不乏众多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提供商,如签盾电子合同签约平台等,都是合规的选择。
其二,电子合同的签订必须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电子签名并非实体印章的简单电子化,而是通过数字技术,结合不对称加密和报文摘要技术,实现与实体印章同等的可视效果和法律效力。企业需在电子合同签署平台上完成实名认证,提交营业执照、法人或委托人身份信息、手机号、人脸识别等资料,审核通过后即可生成可靠的电子签名。
其三,电子合同的签订过程还需进行意愿认证。即便拥有了电子签名,也不能直接签订合同。在签订过程中,系统会要求进行意愿认证,以确保电子签名的使用是经过本人允许或认可的,同时确认合同内容及签订后的不可篡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