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找到工作入职的时候,会跟劳动方签一份劳动合同,上面约定好工资、假期等等各项事情。过去,大家签劳动合同都是用纸质合同签约,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电子劳动合同这一新型合同形式逐渐走进企业和个人的视野,特别是大型企业来说,组织机构众多,分布在全国各地,用章不是那么的方便,很多都采用电子合同签约,以此来提升签约效率、降低成本。
电子劳动合同签约,毕竟在签约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对于它的法律效力会存在疑问。那么,电子劳动合同到底具不具备法律效力?能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电子劳动合同?
电子劳动合同,简单来说,就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电子手段达成的劳动关系协议。它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能够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二、电子劳动合同的法律地位如何?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是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电子劳动合同,作为书面合同的一种,同样享有法律效力。这意味着,在法律层面上,电子劳动合同与传统纸质劳动合同是平起平坐的,双方当事人都需要严格遵守合同约定的条款。
三、电子劳动合同能作为证据吗?法律怎么说?
《民事诉讼法》有话说: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提供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多种形式的证据。由此可见,电子劳动合同作为一种书面文件,完全可以作为证据提交给法院。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来助力:该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的书面劳动合同,其效力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来确认。这无疑为电子劳动合同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法律效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高人民法院也来“盖章”: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明确将电子数据列为一种有效的证据形式。这进一步确认了电子劳动合同作为证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电子劳动合同在法律上与传统纸质劳动合同享有同等的地位,完全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是需要妥善保管好相关电子文件,以防因技术原因导致证据丢失或被篡改。同时,在签订电子合同时,双方当事人也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