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转账记录还在手机里闪烁,法院传票却已砸向家门。这不是悬疑剧,而是李先生用血泪验证的恐怖故事。
这故事还得从一笔民间借贷开始,没想到就是这笔借款,给李先生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
2016年,李先生由于资金周转需要,从某民间借贷机构办理了一笔50万元的贷款,并现场签订了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借款期限为一年,年利率为15%,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总计57.5万元。
在一年之后,李先生按照合同约定按时将本息一并还清了。但是令李先生没有想到的是,但几个月后他却收到法院传票,原来该民间借贷机构称李先生并未还款,并拿出了当初签订的纸质合同作为证据。
明明按时还款了,怎么还被对方倒打一耙呢?在对方提供的证据资料中,李先生发现,这份合同上还款记录一栏被人篡改,添加了未还款的记录,且合同上的印章似乎也与当时签订时有所不同。李先生坚称自己已还款,并向法院提交了还款的银行转账记录等证据。
在司法鉴定时,合同上的印章确实存在伪造嫌疑,且还款记录被篡改。法院审理后认为,民间借贷机构存在恶意篡改合同、伪造证据的行为,驳回其诉讼请求,并对该机构处以罚款。李先生虽然最终胜诉,但为了这场官司,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证据、聘请律师,身心俱疲,还因这场纠纷导致个人信用记录受到一定影响。
因为这一纸合同,李先生遭受了多重“绞杀”,虽然最终维护了自己的权益,但是这么折腾下来,自己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该案例中,李先生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墨迹未干,条款已变
纸质签名肉眼难辨真伪,本案中借贷机构正是利用这一点,篡改关键条款(手写还款记录可任意增删),以及伪造印章(普通企业印模复制成本仅需200元)。这种方式成本极低,且一般人很难发现,特别是如果对方跟你比较熟,很多人碍于面子也不会当面对公章进行查验。
2、举证如闯关
为自证清白,李先生不得不支付巨额的司法鉴定费(笔迹鉴定均价8000元/次),以及耗时278天收集银行流水等辅助证据,这其中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不可估量。
3、赢了官司却损失惨重
在该案中,李先生虽然胜诉,但是由于一开始该借贷机构一口咬定李先生未还款,导致李先生个人信用记录受到影响。而个人信用修复周期长达2年,期间按房贷利率上浮计算损失,李先生损失超10万元,这正是纸质合同维权成本大于收益的残酷现实。
如果,只是说如果,当时李先生使用了电子合同签约,可能这些问题就不复存在了,也不存在这场耗时长达278天的官司,所以因此产生的损失都可以避免。为什么电子合同签约可以有效规避李先生遇到的这些问题呢?
1、篡改即报警
区块链存证技术会让合同任何改动都生成红色预警标记,2018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已确立此类证据可直接采信。
2、生物特征锁死身份
• 人脸识别+手写笔迹压力检测(每秒采集300个笔迹特征点)
• 数字证书绑定签约设备IP/地理位置
3、全流程自证清白
从合同生成到履约完毕,每次操作自动生成带时间戳的证据包,2023年某网贷平台因此减少98%的合同纠纷。
李先生的遭遇绝非个例。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22年23.7%的借贷纠纷源于合同篡改。当黑产已用AI伪造笔迹时,我们还在用“明朝的剑斩清朝的官”?在如今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下,请一定记住,纸质合同=把命脉交给别人的橡皮擦,而电子合同=用算法构筑的司法防火墙,采用电子合同签约,能大幅提升你的合同签约安全,保障你的合法权益。
所以,在下次签合同时,有条件一定要使用电子合同签约,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比如前往签盾电子合同签约平台等这些第三方平台,通过他们为你创造电子合同签约的环境。这样以来,在下次遇到不老实的人时,不妨问问对方:敢不敢上区块链?让电子合同签约护佑你的签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