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借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但是如果你有实体企业,这件事可就没那么难办了,甚至跟金融机构借出上亿元也不是没可能。
这不,某企业高管李某就通过金融机构成功借款了1.5亿元,可是他这个钱借的“神神秘秘”,在挥霍部分资金之后才被公司发现。但是到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公司因为这个已经遭受了巨大损失。
究竟怎么回事呢?怎么如此巨大的借款公司居然都不知情?接下来就给大家说说这个事。
案件经过
2018年,某企业高管李某利用职务之便,私刻公司公章,并以公司名义与多家金融机构签订借款合同,累计借款金额达1.5亿元。借款到账后,李某将资金转移至个人账户并潜逃。事发后,公司发现多笔借款合同上的公章均为伪造,随即报警。警方通过调查将李某抓获,但部分资金已被其挥霍,无法追回。
法院判决
法院审理后认定,李某的行为构成伪造公司印章罪和合同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200万元。同时,法院认为公司在公章管理上存在重大疏漏,未能及时发现李某的违法行为,因此需对部分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由于李某已将借来的部分钱挥霍掉,需公司担责的部分,则需要公司掏钱。
在这个事情当中,公司仅是因为在公章管理上的疏忽,就需要承担巨额的损失,不光让公司现金流承压,还容易引发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任,影响非常恶劣。
其实,在过去发生过很多这样的事情,公司高管利用职务之便私刻公章,以公司名义借得巨款。很多公司在防范这类事情发生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的觉得正常人不会干出这种事情,毕竟事发后可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这一生都会毁了。可事实却是,在这种心里博弈当中,往往会有人“跳出来”,给公司造成巨大的麻烦。
对于公司来说,加强公章管理、防范私刻公章、“萝卜章”的行为,其实不费事,有很多方法都可以避免,就拿如今非常常用的电子合同签约来说,只要公司在进行业务合同签署的时候,将它的签署流程电子化,实现对公章的电子化管理,通过电子签约的技术手段,就能有效的防止这类的事情发生。
为什么企业使用电子合同签约之后,可以有效防范这类的事情发生呢?主要是源于电子签约的技术条件所决定,能给签约提供多重保障。
1、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
电子合同采用数字签名技术,每个签约主体的身份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实名认证。签约时,系统会自动生成唯一的数字证书,确保签约主体的真实性和唯一性。这种方式从根本上杜绝了冒用他人身份或私刻公章的行为。
2、加密存储和区块链存证
电子合同平台会对合同内容进行加密存储,确保合同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或被恶意篡改。且电子合同平台通常会将合同数据上传至区块链进行存证。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保证了合同内容的真实性,一旦签约完成,任何一方都无法擅自修改合同内容。
3、全程留痕,可追溯
电子合同签约的每一步操作都会留下时间戳和操作记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如果发生纠纷,这些记录可以作为有力的法律证据。
4、自动验证公章真实性
电子合同平台通常会与工商部门的数据系统对接,自动验证公章的真实性。这种技术手段从根本上杜绝了假章问题,确保了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5、法律效力保障
电子合同签约符合《电子签名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具有与纸质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同时,电子合同平台通常会提供司法存证服务,确保合同在发生纠纷时能够作为有效证据。
6、智能提醒与风险预警
电子合同平台通常具备智能提醒和风险预警功能,帮助用户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7、多因素认证与权限管理
电子合同平台通常支持多因素认证(如短信验证码、指纹识别等),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行签约操作。同时,平台还提供严格的权限管理功能,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或修改合同。
电子合同签约的出现,不仅极大的方便了人们办公签署的需求,在生活签约场景中,也能提供极大的便利,更是企业加强业务流程管理、规范公章使用等的助力。还没使用电子合同签约的朋友,赶快用起来吧,如果你有任何电子合同签约相关的问题,也可以咨询我们,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