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电子签名,大家可能还停留在“只是在网上签个字”的简单印象里。但事实上,签字盖章的背后,以电子签名和电子合同为核心,向外部发散的产业服务范围内包括了实名认证、数据存证、法律服务等环节,并链接公证处、仲裁委和司法鉴定等权威部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电子签名生态服务链闭环。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电子签名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的一环,将随着产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而快速渗透。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正式拉开了中国的电子签名史的序幕。此前,电子签名在小范围内略有推行,但服务上的良莠不齐让电子签名局限于签章的基础服务,十几年来的市场渗透率也仅仅只有1%左右。
2019年10月份,国内首部《密码法》正式通过,《密码法》就是对商用密码进行“制度松绑”,削减行政许可、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合法合规将是电子签约的硬性门槛。
现今企业最为关心的是什么?如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本增效无疑是最为契合的答案,看起来只提供基础签名的“电子签名”,已牢牢抓住互联网最核心的痛点。
电子签名解决的还只是合同的电子化签署,智能合同一次性解决了合同相关的一连串问题,不单是“签合同不用纸”那么简单。站在企业用户的立场上,即便是缺乏法律基础的用户也可以轻松设计相对标准的合同样式,同时在线化和数字化天然降低了文件签署和保存、查阅的成本。
也就意味着,企业合同的签署不再需要链条冗长的法务审核,合同的鉴定、仲裁、公证等服务也可以在线进行,“降本增效”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电子签名作为企业服务的应用产品之一,在助力企业数字化、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电子签名已在金融、房地产、制造业、汽车、人力资源、教育、旅游、医疗、物流、政府机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