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无纸化办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各行各业。众多企业纷纷将传统业务流程迁移至线上,电子合同已成为现代商业交易中的重要工具。民法典合同编对电子合同的成立与生效进行了明确规定,为电子合同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那么,民法典究竟是如何确保电子合同的实施与效力的呢?关于这点,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一、电子合同的核心构成
电子合同,即以数据电文为载体,通过电子签名确认缔约双方身份及行为而订立的合同。要满足法定关于合同书面形式、原件形式的要求,电子合同需具备以下条件:缔约双方身份真实有效且可识别;数据电文能准确反映缔约双方的合意及合同内容;合同可随时调取使用;数据电文内容完整、未被篡改;电子签名符合“可靠性”标准;合同内容合法,不存在无效情形。
在司法实践中,裁判机关会重点审查电子合同的成立性、内容有效性、缔约双方身份真实性及主体适格性,以确保电子合同在合同纠纷中成为可靠的裁判依据。
二、电子合同的订立流程详解
电子合同的订立过程可分为四个关键步骤:身份认证、谈判定稿、电子签名、存储与调取。
1、身份认证
验证缔约双方身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签署电子合同的前提。用户需在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提交身份信息,平台通过自有数据库与第三方机构信息库交叉验证,或借助持牌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身份认证。
2、谈判定稿
此阶段反映双方形成合意的过程。为避免争议,双方应在谈判前明确以数据电文方式订立合同的规则,或在谈判结束时以合同成立确认书形式确认双方合意。
3、电子签名
电子合同需通过可靠的电子签名才能产生法律效力。通常,数字签名是实现可靠电子签名的主要方式,它利用哈希算法、非对称加密技术和公钥基础设施满足电子签名法的专属性、可控性和防篡改性要求。
4、存储与调取
企业需确保电子合同可随时调取,以满足法定要求。企业可选择自建电子合同存储系统或委托第三方进行存储。
三、电子合同格式条款的法律效力解析
在互联网产品电子合同中,格式条款面临着诸多挑战。民法典在合同法的基础上,对格式条款的调整和审查规则进行了新发展。
1、合理提示义务
民法典规定,格式条款提供方需履行合理提示义务,否则对方可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内容。然而,法律对具体提示方式未作明确规定,实践中存在不同理解。
2、条款效力审查
民法典明确,格式条款提供方不合理地免除或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或排除对方权利的,该条款无效。但由于法律未明确具体标准,裁判机关对格式条款的审查态度取决于其对互联网产品商业模式的理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合同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和复杂。可靠的电子合同将为现代商业交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为全证据链电子签名领先者,签盾致力于为企业、政府及个人用户提供安全合规、高效便捷的数智化电子签名解决方案,支持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等多种部署方式,包括SaaS平台、开放API、定制化等灵活解决方案,可快速接入各类办公系统,满足不同企事业单位的数字化需求,已服务了超过100000的用户,覆盖30多个行业、超过100个细分领域。
电子合同签约已经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不仅是因为其签署效率的提升,还有它在法律效力上的被认可,大家在使用的时候,不用担心法律及安全问题,在出现合同纠纷时,能与纸质合同一样权益得到保障。还没使用电子合同签约,赶快用起来,加入电子化签署的浪潮,让日常的签署变得更简单、更省心、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