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一些事情上就给你算计一下,比如买菜缺斤少两、隔夜菜当新鲜菜来用等等,真的叫人防不胜防。
这种小事情不大,多点生活经验就可以应付,发生了也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的影响,总归是不舒服就是。但是像我们在其它地方如果遇到这种人,比如在签约合同等上面,一来签约合同大家都没太多经验,而且如果要故意坑人,如果不仔细发现,很难察觉出来。如果在这上面踩坑的话,可就不得了了。
这不,张某就利用采购合同及清单,骗取他人财务将近300万元,真的罪大恶极。究竟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最开始没有被发现呢?接下来就给大家好好讲一讲。
案情概述
张某在2021年5月至9月期间,伪造了6家企业、单位的采购合同及清单,以许诺利润分红的方式骗取被害人投资。在此期间,张某共骗得被害人林某、侯某、谭某、曹某的投资款共计人民币2790700元,事后以归还本金及利润的名义返还给被害人林某、侯某共计人民币708500元,剩余人民币2082200元被张某用于偿还债务及日常消费。
最后,察觉到事情要败露的时候,张某向公安机关自首,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法院审理
经法院审理认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伪造采购合同,以合伙投资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同时,张某还因伪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被判处刑罚。鉴于张某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可以从轻处罚。最终,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生活当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人,利用私刻的公章伪造各种合同文件,去骗取他人巨额钱财。由于这种人一般都煞有介事,加上有些身份也本来就是一些公司的中高层,受害人就更容易相信了。加上,在合同文件上想要对印章进行真伪分辨,普通人来说还是太难发现了,如果不找专门的机构进行鉴定,很容易就受骗。
因此,在过去纸质合同签约的场景中,很多犯罪分子就是利用这种漏洞去敛财,供自己肆意挥霍,给他们造成巨大财务损失。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有效规避这种情况产生呢?
就针对以上案件来说,在有人给你介绍一些投资项目,为了避免上当,你应当做好充分的调查和判断。如:
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和盈利能力。
在签订投资合同时,要求对方提供完整的财务和审计报告。
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管和风险控制,确保投资资金的安全和回报。
如果在其它的合同签约场景当中,为了避免上当受骗,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电子合同进行签约,通过第三方平台来进行文件的签署,以确保签署双方的身份、印章真实有效,这样如果对方是以个人行为私刻公章等行为,是无法通过平台的身份验证,合同签署上也会更加安全。而且,电子签名由于以下特点,也可以保障我们的签约安全。
1、电子章的制作和使用需要依赖先进的电子签名技术,这些技术能够确保电子章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2、通过电子签名技术,可以锁定签约主体的真实身份,防止印章被冒用或滥用。
3、电子章的使用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数字签名和加密处理,确保电子文档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防止被篡改或伪造。
4、电子章的申请和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规定,有助于防止私刻公章的行为
5、与传统的公章相比,电子章的使用记录可以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人员、使用目的等信息,这使得在发生纠纷或需要追溯责任时,可以更加方便地查找和提供证据。
随着电子签名在各种场合应用逐渐扩大及加深,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对于我们普通人员来说,电子合同签约是一个很好的判断对方身份、保障签约真实有效的方式,通过第三方电子合同签约平台如签盾等,保障你的签署安全,有效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