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支付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民间借贷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今,除了银行转账和现金交易外,微信、支付宝等转账方式已成为人们常用的借款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在借款时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证据的保存,容易引发纠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子借条作为一种新兴的借款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电子借条是指采用电子签名、时间戳等技术,实现对数据电文的安全保护和签章信息的图形化展现,明确电子文件签署者各方的身份信息、签署行为的过程以及签署完成后文件的改动情况,从而使用户能够在线完成借条文本的签署。
那么,当朋友找你借钱,你们之间签订的借贷欠条是通过电子借条的方式,一旦后面引发了借贷纠纷,这个电子借条还具备法律效应么?你借出去的钱还能通过法律途径正常要回来么?
电子借条是否有效?
电子借条是否有效?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因此,只要电子借条能够确保合同内容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它与纸质借条一样具有法律效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借条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它可以对双方的签署过程的关键电子证据进行区块链存证,将电子证据上传至区块链可信存证服务平台,最终确保合同内容的安全和不可篡改。
此外,电子借条的存在让普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条约更加明确规范。一份内容完备的电子借条应包括:出借人及借款人身份信息、借款金额(本外币)、借款用途、利息计算、借还款日期、签名等。为了便于后续纠纷处理,还可以增加违约金(延迟偿还)罚金、担保信息、纠纷处理方式等内容。
但是,在签订电子借条的时候,为确保所签订的借条安全有效,需要寻找一个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平台进行签订。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平台,为用户提供电子合同模板,并能够独立制作报告文件(文件包含:借条原文件数据、合同签署方账户信息和签署流程信息),供用户本地存档查阅,并可作为争议解决过程中的相关证据。
千万不要因为嫌麻烦,而随便草草就进行电子借条签订,一定要重视电子借条签订时候的规范。
真实案例分析
原告张某与被告台某是朋友关系。2020年12月,台某以公司资金不足为由向张某借款5000元,并口头承诺一周内还款;2021年1月,台某再次以运营为由向张某借款5000元,并口头承诺一个月内还款。
由于是朋友关系,当时双方没有签订借款协议,只有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随后半年时间里,台某陆续向张某偿还了7000元欠款,剩余3000元却以各种理由拖延。
2021年7月,在张某的要求下,台某使用某平台的电子借条功能,向张某开具了一份电子借条,对双方身份信息、借款事由、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方式和管辖法院均予以明确。
2022年1月,在张某的多次催要下,台某仍然拒不还款。
张某无奈诉至合肥市蜀山区法院,提交了电子借条、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法院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承办法官在审理中,对该平台的“电子借条”这种新型证据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张某、台某使用该平台开具的电子借条是在经过人脸核实确认身份真实后,再线上签署的。同时,签署完成的借条使用了区块链存证技术确保其不可篡改,整个流程符合《电子签名法》和《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的要求,具有法律效力。张某提供的转账凭证、微信聊天记录截图也佐证了双方的借款关系,因此法院支持了张某要求台某还款的诉讼请求。
因此,通过电子借条,张某最终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电子借条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了它应有的法律效力。所以,当双方在发生借贷关系、但是无法当面签订借条或者借款合同时,通过电子借条的方式签订,不仅可以省去不少麻烦,也能保护你正当合法的权益不受侵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借贷关系发生在微信等聊天软件上,导致后期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无法提供关键证据,仅有一些微信聊天记录,有时甚至无法证明微信聊天对象的身份,这给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和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当事人在签订纸质合同或出具书面借条存在困难的情况下,使用电子借条功能不失为一种方便且可行的选择。
电子借条虽然弥补了空间上的距离,使借款更加便捷,但也引发了网络上陌生人之间的“借款热”。在此提醒大家:在线上借款前务必核实对方身份信息,不轻易给陌生人借款,在欠款结清时,应及时在平台上发起解除或结清程序,避免不必要的纠纷。